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于2月26日揭曉。本次初評,評選活動辦公室共發出選票227張,其中團體選票91張,理事選票136張。各團體和理事踴躍投票,共收回有效選票209張,評委參與率92.1%。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參與初評的重要考古成果眾多。部分考古發現得到評委的一致認可,得票數第一的項目以209票全票入圍終評,位列前十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49票以上,多個項目得票數相同,競爭十分激烈。
雞叫城遺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地處洞庭湖西北的澧陽平原,西南距城頭山遺址13千米。該遺址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考古工作。2018年進行系統考古調查勘探。2019、2020、2021年連續實施考古發掘,發掘地點分北區、東區、南區和西區布方,總發掘面積1850平方米,其中2021年發掘面積800平方米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歷年發掘區位圖
本次發掘揭示了雞叫城的建造與演進過程,遺址上最早遺存年代為彭頭山文化時期,大溪文化時期再次有人定居,發展到油子嶺文化時期,開始在村落的外圍開掘壕溝,形成環壕聚落,面積約4萬平方米。本次發掘摸清了雞叫城的整體布局,系統調查和發掘顯示,石家河文化時期,雞叫城形成了由城址本體、城外聚落遺址、外圍環壕以及平行水渠和稻田片區所組成的城壕聚落集群。該聚落集群的基本結構布局為:護城河(一重環壕)與二重環壕之間為居住區,二重環壕與三重環壕之間、以及三重環壕之外均為水稻田。水稻田以平行水渠分出空間,水渠與環壕、環壕與環壕之間亦有水系連通。

雞叫城遺址正射影像
本次發掘收獲多項重要考古發現,包括大型木構建筑、谷糠堆積、外圍環壕、水稻田等,發掘成果具有重要價值:
(一)F63 作為此次發掘的大型木構建筑遺存,是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其體量超大、結構規整、基礎保存完好,為中國考古百年首次發現。以F63為代表的木構建筑,為理解長江流域史前建筑形式與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它的發現,填補了中國史前建筑史的空白,豐富了中國土木建筑史的內容。

F63正射影像
(二)海量稻谷糠殼和大型木構建筑的發現,反映出當時的生產能力和社會組織能力都已達到較高水平,為稻作農業視野下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脊沤沂境龅亩嘀丨h壕和水渠和稻田片區,亦是距今5000年前后稻作農業社會所達到的史前文明化程度的最高階段。多項證據顯示,這時長江中游已進入古國時期。
(三)雞叫城的發掘對于認識長江流域史前社會文明化進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雞叫城由普通居住點發展為環壕聚落,然后發展為城壕聚落及聚落集群,顯示其具有跨越時間和文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具有極強的內在凝聚力。
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圍終評項目名單
(以時代早晚為序)
1.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2.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3.甘肅張家川圪垯川遺址
4.河南南陽黃山遺址
5.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
6.浙江余姚施岙遺址
7.山東滕州崗上遺址
8.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
9.陜西寶雞周原遺址
10.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級土墩墓群
11.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
12.江西樟樹國字山戰國墓葬
13.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
14.陜西西安江村大墓
15.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16.西藏拉薩當雄墓地
17.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18.河北正定開元寺南遺址
19.黑龍江阿城金上京遺址
20.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 |